英语系

2023-12-20 25914
分类:英语系
 

英语语言文学系是外国语学院历史最悠久的学系,现下设综合英语教研室、语言文学文化教研室、教学法教研室和听说读写教研室,共四个教研室。目前英语(教育)是本系设立的唯一专业,是外国语学院的主干专业。近年来,专业建设成绩卓著,2003年入选“十五”首批广西师范大学精品专业,2006年获自治区优质专业。课程建设成效喜人,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2门,另外正在积极培育新的精品课程。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以及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技能)、宽广的知识面(包括语言学、文学、文化等英语专业知识)、牢固的师范专业知识和技能(宏观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师技能等)、较强的能力(获取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专业坚持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从课程大纲的制订、题库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课外活动的开展、师资建设、以研促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了课程教学,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各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以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各门课程自成体系,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分工;各门课程之间又紧密联系, 互为补充, 最终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听、说、读、写、译各门课程有相应的独立的课程目标和学科定位;而综合英语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阶段的课程主要确保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高年级阶段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深化思维度、提升人文素质;同时,要为学生的教师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高年级阶段的课程目标必须建立在基础阶段的课程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两者相辅相成;人文素质的提升必须依托于多门独立的课程:《综合英语》是主要的载体,而《英国/美国文学简介》、《阅读》、《外刊选读》和《翻译》等课程都起着支撑的作用。因此,明确各个课程的课程定位和各个课程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保证课程的独立性和统一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达到21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本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将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大模块充分体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师范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使课程体系达到整体优化。在英语专业必修课中,确定了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课程为主干课,以确保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选修课涵盖范围广,分为语言、语言教学、文学、文化、旅游、外贸、综合素质等七大系列,主要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所开设选修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力求进一步加深、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使人才培养更具复合性;同时突出师范特点,开设出英语语言教学系列课程,该课程群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为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课程设置、选课方法等等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学院定期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学活动,以期最大程度地为学生解答各种困惑和疑难,取得了良好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和特色,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为了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英语语言文学系以课程组为单位来划分教研室,下设综合英语教研室、文学文化教研室、读写教研室和教学法教研室。每个课程组的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综合英语》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是专业主干课,课时量大,对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室定期以教研的形式,就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广泛研讨。综合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注重反映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教育思想,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学方法注重吸取各教学法之长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创设情景,活化教材,加强活动,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种基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质疑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发展学习自主能力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手段上,充分综合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信息量、音图文并茂的优势。综合英语课多媒体的使用率达到100%,并已开通课程网站供学生随时访问。在情感交流上,折射了教师的全身心投入。综合英语是主干课程,每周开课6-8个课时,是所有课程中课时最多、责任最大的一门课。近年来经整体调整,该课程的教学课时数有所减少。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教学骨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除了教学工作,教师们还担负起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给予密切的关注,言传身教,结合学科教学渗透人生观、学习观、世界观的教育,深受学生的普遍赞赏与认同。

《英语听力》打破常规,使用自编教材进行教学。课前将声音、图像和影视等材料录制到电脑中,利用PowerPoint 进行加工,做到文字、声音、图像同步链接。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听力课单调单向的状况,变得多姿多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加大对材料的收集工作,重视学生课后泛听工作。为此,教师们做了许多工作:每天录制CNN节目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新闻报道,一个小时的专题节目,每个月出一次新闻精选集;平时注意收集DVD,包括电影、记录片、电视剧、歌剧等等,从中挑选并进行录制,作为学生的课外泛听材料,让他们能够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增强他们的语感和听感;加强网上下载材料的工作,对于已拥有的材料,通过光盘进行储存,延长了保存时间。

英语语言文学系所承担的其他课程也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负责文学课的教师从互联网上下载最新资料打印给学生,根据需要插入图片或影片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法语课作为第二外语,学生希望从课堂上了解到语言之外更多的东西,比如法国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文化方面的知识。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十分有限,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有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原声电影,歌曲,还可以通过法语新闻让学生了解发生在法国各地的事情。学生既学到了语言知识又学到了文化知识。负责教学法课程的教师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刻录在光盘上,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出使用,增强了使该门课程的理论实践性。抽象的语言学课也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现实材料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方便学生理解与吸收。

总之,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各门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4、鼓励反思性教学

传统上,很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很少进行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状况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课程组将教研活动重心转向反思性教学,使之形成良好的教风,并借此契机挖掘教学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总体水平。每个学期每个教研室确定1-2位教师负责1-2门课程的研讨课,课后进行研讨。针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个人、集体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观摩课研讨在多种层次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个层次的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技术和运用技巧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判断。教师通过观摩研讨课,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效果进行对照和反思,在集体研讨中重新审视、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第二个层次的反思,教师超越了对教学技术运用的效果的关注,更加深刻地反思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对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第三个层次的反思,教师反思教育的意义、学校的功能、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将自身的教学放置于更具有广泛意义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伦理道理之中。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反思,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和实际环境出发,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符合教学实际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观察、反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提出新问题的循环过程,使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教师成为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和使用者并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和完善教学技能。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发展成为“研究者”和“探索者”,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书匠”。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种理论、实践和研究相统一的动态关系。

5、规范教学规章制度

学科组全体教师能较好地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试讲、听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项制度。此外,本课程还配合学院开展了下列特色活动:1)组织新教师学习专业教学大纲,学习教研室规章制度。2)开展说课比赛,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同行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促进。4)学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时听课,有效监督教学活动。5)每学年进行1次科研立项,教师与学院签约并进行中期、终期科研任务检查,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时完成。6)每学期除了进行例行的期中、期末检查之外,还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获取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7)每个学期教师都要签订“教学责任书”,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8)学科建设相关的各类教学文件、教学档案收集齐全、完整、整齐规范,有专用教学档案柜,分类存档,方便查阅。近年来,已逐步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各类文件与档案包括:教学日历与教案、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教学管理制度、试卷、质量分析、参考书、教学活动资料、四、八级专业统考成绩及总结、科研成果等。

6、参加学术会议,强化师资培养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会议,教师可以把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扩大对外影响。同时,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借鉴他人的经验。由于获取了各种新信息,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学科前沿动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有了更多的尝试和收获。同时学院要求参加学术会议和对外交流的教师撰写总结材料,在学院教师中进行介绍和研讨。

由于时代发展和专业设置方面的迫切需要,学院定期送部分教师外出培训、进修或读博,以积极改善师资结构和学术梯队。到2012年上半年,本系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19 人,讲师23 人,助教2 人。博士4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1人;硕士生导师 15 人。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趋于优化, 50岁以上的教师3人,40—50岁的中年教师14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1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发展趋势良好。

7、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近三年,有5人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三等奖;1人获广西社科三等奖;5人获广西区高校优秀教育教学科研奖;3人次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获得自治区“女教职工素质自我达标标兵”称号;1人次获得桂林市七星区政府“巾帼建功先进个人”;6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6人次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人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人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人次被评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次获得“广西师范大学十佳青年”称号;1人次获得广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说课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 通过科研立项的形式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校级及校级以上科研项目有很大的增长,其中承担国家社科西部边疆项目1项,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项目4项,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广西新高职教改项目1项,广西社科所的壮语语料库建设与壮语计算机分析1项。




英语系

系主任:邵同崇  副系主任:颜 东 

综英教研室

主任:郑 敏   副主任:幸小梅

教师:尹 姬  邓丽坚  孙音  张常友  陈 洁  周婕 王丽  俸佳  曾静明  

    龙瑞翠  陈昕媛  姜苓

听说读写教研室

主任:高金林

教师:刘 姬  陈露  梁智  黄珊  蔡昭平  滕宇  叶江天 

文学文化教研室

主任:覃永华

教师:王美萍  刘玉红  刘明录  邢程  何彦诚   罗迪  郑荣华  傅友相  蓝玲  

    蔡云  丁礼明  

英语教学法教研室

主任:覃 思

教师:邓瑶  朱神海  李貌  黄世香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