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
序号 | 奖励类别 | 获奖 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年度 | 署名情况 |
1 |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 | 侗台语领属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 | 何彦诚 | 2018 | 1/1 |
2 |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品特戏剧研究 | 刘明录 | 2020 | 1/1 |
3 | 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三等 |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演化研究(中、英、日、朝鲜四种语言版本) | 颜东、李永男等 | 2020 | 4/6 |
桂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
序号 | 奖励类别 | 获奖 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 年度 | 署名情况 |
1 | 桂林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品特戏剧研究系列论文 | 刘明录 | 2021 | 1/1 |
2 | 桂林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卡列布·威廉斯中情感结构与习俗文化的政治书写》 | 丁礼明 | 2021 | 1/1 |
外国语学院202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 |||||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成果形式 | 奖项 |
1 |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研究 | 朱神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学术专著 | 特等奖 |
2 | 中国传统译论两大关系之审美取向及其哲学基础 | 冯丽霞 | 中国翻译 | 论文 | 特等奖 |
3 |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关系从句的参数设置与重设研究 | 李晨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学术专著 | 一等奖 |
4 | 新漢語成立史の研究(日语近代汉字词的生成演变流播研究) | 张春阳 | 日本ひつじ書房 | 学术专著 | 一等奖 |
5 | 基于中西差异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 彭劲松 | 新加坡环宇科学出版社 | 学术专著 | 一等奖 |
6 | A STUDY OF J. M. COETZEE'S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J. M. 库切小说的伦理学研究) | 蔡云 | 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 论文 | 一等奖 |
7 | 创痛与疗救:传记批评视野下贝克特小说的疾病书写 | 丁礼明 | 当代外国文学 | 论文 | 一等奖 |
8 | 上流法则(重版) | 刘玉红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9 | 《大宪章》(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陈国华 | 商务印书馆 | 译著 | 二等奖 |
10 | 考察中国现代日本人‘慰安妇’题材作品及其特征(韩国核心刊物KCI) | 金宰旭 | 中国语文学志 | 论文 | 二等奖 |
11 | 中韩政治新闻文本的隐喻翻译研究 | 蔡秋艳 | 翻译学研究 | 论文 | 二等奖 |
12 |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系统性建设的思考 | 谢世坚 | 社会科学家 | 论文 | 二等奖 |
13 | 牺牲、反思与集体救赎——爱德华·邦德《狄亚》中的多重“替罪羊”形象探析 | 刘明录 | 四川戏剧 | 论文 | 二等奖 |
14 | 双翼进阶理论与我国西南三语教育 | 吴代红 |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 论文 | 二等奖 |
15 | 大学英语混合式智慧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三] | 邝增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编著 | 三等奖 |
16 | 情景韩国语会话医院篇 | 金红莲 |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教材 | 三等奖 |
17 | 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进展与趋势(2000-2019)--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 钟耀平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文 | 三等奖 |
18 | 认识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词汇教学 | 王育洁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19 |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重构 | 刘雨薇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0 | 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 武海燕 | 广西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21 | 基于Citespace的“专创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 宁见红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2 | 高校学生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探究 | 徐子婷 | 广西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23 | 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进展与趋势(2000-2019)--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 钟耀平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文 | 三等奖 |
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 |||||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成果形式 | 奖项 |
1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三江侗语》 | 何彦诚 | 商务印书馆 | 学术专著 | 特等奖 |
2 | High school 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and job satisfaction: A latent profile analytical approach | 朱神海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论文 | 特等奖 |
3 | 工作竞争与文化差异:美国非裔与亚裔的族裔矛盾(1860-1924) | 王心扬 | 世界历史 | 论文 | 特等奖 |
4 | 混合式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 李晨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论文 | 一等奖 |
5 | 卡莱尔与劳伦斯文化历史观比照研究 | 丁礼明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论文 | 一等奖 |
6 | 红色戏剧的传统内涵和当代价值研究 | 刘明录 | 四川戏剧 | 论文 | 一等奖 |
7 | 体认语言学观照下隐喻映射的“多源性”研究 | 黄兴运 | 外国语文 | 论文 | 一等奖 |
8 | 《骑马乡行记》中的旅行书写与英格兰性 | 龙瑞翠 | 外国文学研究 | 论文 | 一等奖 |
9 | 鲍比.安.梅森《在乡下》的阈限焦虑书写 | 刘玉红 | 当代外国文学 | 论文 | 一等奖 |
10 | 探索译学方法论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译学方法论研究》介评 | 冯丽霞 | 中国翻译 | 论文 | 一等奖 |
11 | 文化差异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翻译 | 蔡云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学术专著 | 二等奖 |
12 | 教学自主权对中小学教师家庭作业管理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王丽 | 基础教育 | 论文 | 二等奖 |
13 |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n Learners’ Use of Inferential Discourse Markers in Their Argumentative Written English: A Case of Some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y Students | 李怀奎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 论文 | 二等奖 |
14 | 新漢語研究資料についての整理 | 张春阳 | 『国語学研究』 | 论文 | 二等奖 |
15 | 威廉·布莱克《老虎》重译记 | 陈国华 |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十二辑) | 论文 | 二等奖 |
16 | Teaching Desig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English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 郑敏 | IETI Transactions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论文 | 二等奖 |
17 | 基于新闻热点的英语阅读课程思政研究 | 陈露 | 新丝路 | 论文 | 二等奖 |
18 | An Analysis on Sino-UK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 (A Case Study of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 王越 | Journal on Education | 论文 | 二等奖 |
19 | 「健全」の成立とその展開 | 肖江乐 | 立教大学日本语研究 | 论文 | 二等奖 |
20 | 壮语常用词的计量特征研究 | 韦爱云 | 词汇与句法计量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21 | 桂林文化城翻译教育实践研究 | 袁斌业 | 翻译教学与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22 | 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框架研究 | 陈洁 | 黑龙江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23 |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 黄世香 | 教育学刊 | 论文 | 三等奖 |
24 | 不同类型中文网络小说的语言特征量化研究 | 林燕妮 | 词汇与句法计量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25 | 阐释学视角下壮族典籍的汉译英研究 ———以《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为例 | 彭劲松 | 河池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外国语学院202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 |||||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成果形式 | 奖项 |
1 | 《Rice and rhyme: seeing the Zhuang rice-related folklore through their folksongs》 | 林燕妮 | 《Folklore》 | 论文 | 特等奖 |
2 | 《暴力、身体、记忆——品特戏剧中的刑罚书写与公平正义政治观》 | 刘明录 | 《外国文学研究》 | 论文 | 特等奖 |
3 | 《中文详注剑桥莎士比亚精选:第十二夜》《中文详注剑桥莎士比亚精选:各如所愿》《中文详注剑桥莎士比亚精选:哈慕雷》《中文详注剑桥莎士比亚精选:李尔王》《中文详注剑桥莎士比亚精选:麦克白》 | 陈国华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一等奖 |
4 | 《盖斯凯尔小说《克兰福镇》:饥饿美学与雅致经济》 | 丁礼明 | 《山东外语教学》 | 论文 | 一等奖 |
5 | 《对比语言学(中文版)》 | 金红莲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译著 | 一等奖 |
6 |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术语英译的对外传播研究》 | 蒙岚 | 《上海翻译》 | 论文 | 一等奖 |
7 | 《『英和対訳袖珍辞書』の研究》 | 肖江乐 | 武藏野书院 | 专著 | 一等奖 |
8 | 《新时期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 谢世坚 | 《外国语文》 | 论文 | 一等奖 |
9 | 桂林抗战文化城翻译家研究 | 袁斌业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一等奖 |
10 | 《汉语与印尼语中植物词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 邓瑶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论文 | 二等奖 |
11 | 《Metaphors in the Reports o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 China》 | 高金林
|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 论文
| 二等奖 |
12 | 《韩国人的抗日斗争与中国现代韩人题材诗歌创作》 | 金宰旭 | 《JOURNAL OF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STUDIES》 | 论文 | 二等奖 |
13 | 《A local English: not Chinglish but China English: evidence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rooms》 | 李晨 | 《SN Social Sciencises》 | 论文 | 二等奖 |
14 | 《名词属格结构歧义解除的认知阐释》 | 李怀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 | 论文 | 二等奖 |
15 | 《你身边的儿科医生 : 0~3岁婴幼儿健康护理全书》 | 李永男、杨梦黎 | 《贵州科技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6 |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 刘玉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7 | 《划破地毯的少年》 | 陆巧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8 | 《新时代主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第4册 (学生用书)》《新时代主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第4册 (教师用书)》 | 谢世坚、蒙岚、宁见红、潘赛仙、李琳、刘雨薇、莫玉秀、谢春辉、吴银芳、易振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二等奖 |
19 | 《新漢語という概念についてーその定義?時期?分類を中心にー》 | 张春阳 | 《国语学研究》 | 论文 | 二等奖 |
20 | 《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进展与趋势(2000-2019)—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 钟耀平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文 | 二等奖 |
21 | 超越差异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超越差异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第二期 | 蒋莉 | 省级横向项目 | 项目 | 二等奖 |
22 | 大学生的创业接触 、 创业认同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覃永华 | 글로벌경영학회지(Academic Society of Glob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论文 | 二等奖 |
23 | 《中美高校英语语音教学对比-个案研究》 | 陈露 | 《翻译语言服务于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24 | 《网络学习环境下慕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 陈文强 | 《科技管理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25 |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 陈彦 | 《学苑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26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改革探索》 | 段秋实 | 《新时代商务英语探索》 | 论文 | 三等奖 |
27 | 《混合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 符盛 | 《大学英语混合式智慧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论文 | 三等奖 |
28 | 《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儿童绘本词汇特征研究》 | 高旗 | 《翻译研究与教学 》 | 论文 | 三等奖 |
29 |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business awareness》 | 龚敏 |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 论文 | 三等奖 |
30 | 《“金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 | 黄兴运 | 《教育观察》 | 论文 | 三等奖 |
31 | 《高校俄语学科教学改革探究》 | 李思琪 | 《教育科学》 | 论文 | 三等奖 |
32 | 《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 林喆 | 《大学英语混合式智慧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论文 | 三等奖 |
33 | 《学习者的思辨认知培养对其翻译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 | 刘子瑜 | 《现代英语》 | 论文 | 三等奖 |
34 | 《思维可视化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 马玲芳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5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途径--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2》Unit 6为例》 | 苏超华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6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与培养》 | 覃新宇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37 | 《中韩假同源汉字词对韩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 王昊 | 《学习者中心教科教育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38 | 《Quantitative Features of Common Words in Zhuang Language》 | 韦爱云 | 《第十二届国际计量语言学大会宣读》 | 论文 | 三等奖 |
39 | 《国家认同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英语水平的影响——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 谢春辉 | 《海外英语》 | 论文 | 三等奖 |
40 | 《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 | 阳其荣 | 《大学英语混合式智慧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论文 | 三等奖 |
41 | 《智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 | 周文瑾 | 《学苑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42 | 《大学英语教师文化领导力调查研究》 | 周晓玲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43 | The Effects of Self-sacrificial Leadership on Thriving at Work: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ceived Interpersonal Justi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颜东 | The Korean Leadership Review | 论文 | 三等奖 |
外国语学院202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 |||||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成果形式 | 奖项 |
1 | 查理三世等 | 陈国华 | 剑桥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一级出版社) | 教材 | 特等奖 |
2 | 新型初级汉英教学辞典编纂研究 | 山西人民出版社(一级出版社) | 专著 | ||
3 | 《卡列布·威廉斯》中情感结构与习俗文化的政治书写 | 丁礼明 | CSSCI期刊论文 | 论文 | 一等奖
|
4 | 乔伊斯《为芬尼根守灵》与苏格兰文学“二重性”的渊源 | 论文 | |||
5 | 大学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研究 | 邝增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专著 | 一等奖 |
6 | 朝鲜士大夫用心灵书写的世界 | 曹永任 |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出版社 | 专著 | 一等奖 |
7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 | 蒙岚 | CSSCI期刊扩展版 | 论文 | 二等奖 |
8 | 威尼斯商人 | 谢世坚 | 剑桥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一级出版社) | 教材 | 二等奖 |
9 |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文献补编 (上、下册) | 金宰旭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级出版社) | 编著 | 二等奖 |
10 | 新职业英语 艺术设计英语 | 潘赛仙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二等奖 |
11 | 日本的思想-礼仪与创造 美和艺术的本原 | 兰兰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级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2 | 教育漫谈 | 冯丽霞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3 |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演化研究(朝鲜语) | 李永男 |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4 |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演化研究(英语) | 颜东 |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5 | 马君武译作选 | 袁斌业 | 商务印书馆 (一级出版社) | 编著 | 二等奖 |
16
| 中日近代词汇环流个例研究——“认识”词义的演变 | 肖江乐 | 高等日语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17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探讨 | 朱神海 | 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18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云端育人模式之研究与实践 | 陈文强 | 教育教学论坛 | 论文 | 三等奖 |
19 | 汉语造字组词中的水概念认知研究 | 高金林 | 长春大学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0 |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 | 董思思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1 | 中国对外政治话语的隐喻框架研究——以外交部2020年上半年的发言为例 | 李怀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论文 | 三等奖 |
22 | 语言学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原则和翻译方法 | 金红莲 | 中韩语言文化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23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修辞及汉译研究 | 文雅兰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4 | 大学英语智慧教育环境下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 谢春辉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外国语学院201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 |||||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成果形式 | 奖项 |
1 |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及汉译研究 | 谢世坚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专著 | 特等奖 |
2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品特戏剧研究 | 刘明录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专著 | 特等奖 |
3 |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以人-机-环境系统为视角 | 周晓玲 | CSSCI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一等奖 |
4 | 对丈巖鄭澔的詩世界硏究 | 曹永任 | SCI,与国内CSSCI一致 | 论文 | 一等奖 |
5 | 劳伦斯小说疾病话语的隐喻解读 | 丁礼明 | CSSCI扩展版 | 论文 | 一等奖 |
6 | 智慧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 蒙岚 | CSSCI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一等奖 |
7 | 新时代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论 | 苏超华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专著 | 一等奖 |
8 | Chinese Zodiac Culture and 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of A Shu B, C | 高金林 | KCI期刊 | 论文 | 一等奖 |
9 | Chinese EFL Learners’ Use of Subjunctive Markers in Writing | 陈文强 | Studies in Linguistics | 论文 | 一等奖 |
10 | How Do Chinese EFL Learners Perceive English Relative Clauses? | 李晨 | Studies in Linguistics | 论文 | 一等奖 |
11 | Compounding word-formation in Ahou Gelao | 何彦诚 | A Typological Approach to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iton | 论文 | 二等奖 |
12 | 马可波罗情人 | 李永男 | 韩国国学资料院 | 译著 | 二等奖 |
13 | 来自天堂的狗狗 | 陆巧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4 | 朱生豪莎剧隐喻翻译的认知归化倾向——以四大悲剧“愤怒”隐喻为例 | 陈洁 | 山东外语教学 | 论文 | 二等奖 |
15 | 《无名之辈》:一部平民的浮世绘 | 邝增乾 | 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二等奖 |
16
| 蕴涵、预设的确定和判别之再思考——以疑问句为例 | 李怀奎 | 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二等奖 |
17 |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形象分析 - 以印度主流媒体India Today为例 | 蔡马兰 | 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二等奖 |
18 | 习近平总书记施政语言的隐喻内涵及其人格魅力 | 黄兴运 | 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二等奖 |
19 | 《俄罗斯大风潮》 :我国对西方无政府主义论著翻译的肇端 | 袁斌业 | 东方翻译 | 论文 | 二等奖 |
20 | 『英和対訳袖珍辞書』再版に増補された漢訳語の出自をめぐって | 肖江乐 | 立教大学日本文学 | 论文 | 二等奖 |
21 | 作家艾芜在韩国 | 金宰旭 | 艾芜与文化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论文 | 三等奖 |
22 | 福建与冲绳饮食文化比较 | 李明华 | 中日民族文化比较研究论丛 | 论文 | 三等奖 |
23 |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及启示 | 朱神海 | 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三等奖 |
24 | Word Length Distribution in Zhuang Language | 韦爱云 | SSCI | 论文 | 三等奖 |
25 | 天主教与新教良心观对比分析 | 曾静明 | 中文核心期刊 | 论文 | 三等奖 |
26 | 广西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 蒋业梅 | 梧州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7 | 《大学英语》智慧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 王越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8 | 学生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广西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董思思 | 独秀论丛 | 论文 | 三等奖 |
29 | 职业化时代的翻译能力——一个概念的流变 | 崔凯 | 独秀论丛 | 论文 | 三等奖 |
30 | 论壮族文学典籍译介之译者的文化意识——以平果壮族嘹歌英译为例 | 冯丽霞 | 独秀论丛 | 论文 | 三等奖 |
31 |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综述(2012——2018年) | 林喆 | 独秀论丛 | 论文 | 三等奖 |
32 | 民族地区职前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王丽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3 | 3D虚拟情景实训室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 林中华 | 现代职业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34 | 关于提升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作用的思考 | 吕习栋 | 现代职业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35 | 基于核心素养的PRREA五步阅读教学模式实践探究及反思 | 李貌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6 |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 陈成 | 北方文学 | 论文 | 三等奖 |
37 | 思维导图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的运用 | 李琳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8 | 新国标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韩国语教学设计方案 | 王宗宣 | 韩国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 论文 | 三等奖 |
39 | 《综合教程》(第1册)电子教案边学及“三义三向”文本分析例举 | 尹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工具书 电子教案 | 三等奖 |
40 | 论UbD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陈夏 | 教育观察 | 论文 | 三等奖 |
41 | 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管理学双语课程教学 | 江舫 | 教育观察 | 论文 | 三等奖 |
42 | 协同视角下外语教师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 颜东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43 | 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书写之差异—— 以《喜福会》和《红浮萍》为例” | 刘慧 | 《全球化背景下的加拿大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44 | 变异理论下的壮族民俗文化英译 | 彭劲松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外国语学院201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 |||||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 | 成果形式 | 奖项 |
1 | 身体与视觉的交融互动--论品特戏剧中的肢体动作与英国国家形象等系列核心论文 | 刘明录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文 | 特等奖 |
2 | 劳伦斯文学的多维度研究 | 丁礼明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一等奖 |
3 | 水果和韩诗的故事等著作 | 曹永任 | 景仁文化社 | 专著 | 一等奖 |
4 | 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R语言研究入门 | 韦爱云 | 商务印书馆 | 译著 | 一等奖 |
5 | 从后殖民文本《海底》解析李彦的反抗策略 | 刘慧 | 扬子江评论 | 论文 | 一等奖 |
6 | 韩国伦理委员会建制与功能及对我国的启示 | 王宗宣 | 伦理学研究 | 论文 | 一等奖 |
7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眼睛”修辞的汉译研究 | 谢世坚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系列论文,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 一等奖 |
8 | 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日文版) | 李明华,杨勇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9 | 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韩文版) | 全今淑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0 | 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英文版) | 覃鸿延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1 | 房客 | 刘玉红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2 | 《清扫的力量》大森信 | 赵鲲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3 | 中国传统故事精选 | 周晓玲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4 | 我想要一片天 | 陆巧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译著 | 二等奖 |
15 | 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蒙岚 | 社会科学家 | 论文 | 二等奖 |
16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隐喻表达及其哲学内涵 | 黄兴运 | 领导科学 | 论文 | 二等奖 |
17 | 在韩中国留学生相关研究现状考察——收入在RISS(韩国学术情报网)上的韩国国内研究论文为例 | 李永男 | 中国学论丛 | 论文 | 二等奖 |
18 | 高校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对八名大学英语教师的深度访谈 | 陈彦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论文 | 二等奖 |
19 | 《确然书》中婚姻危机的伦理治理研究等系列论文 | 邝增乾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二等奖 |
20 | 何家槐的苏联工厂史翻译及其影响 | 袁斌业 | 《抗战文化研究》第12辑 | 论文 | 二等奖 |
21 | 论骈文的若干特征 | 彭劲松 | 骈文研究 | 论文 | 二等奖 |
22 | 蔡富军作品(共三册) | 冯丽霞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译著 | 三等奖 |
23 | 外语研究与外语教学 | 周文瑾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编著 | 三等奖 |
24 |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设计与实现 | 谢春辉 | 沈阳出版社 | 教材 | 三等奖 |
25 | 从文本解码者到文本分析者:叙事教学视野下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学习者身份的转变 | 王丽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26 | 从犬儒主义视角看当今教师的职业倦怠 | 颜东 | 教育观察 | 论文 | 三等奖 |
27 | 外语翻转课堂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 甘玲玲 | 现代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28 | 论越南裔美国作家乐·莱·黑斯里斯的《天翻地覆》 | 尹姬 | 文学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29 | 原著影视剧与大学生英语戏剧实践教学——视觉传播学视角下的研究 | 俸佳 | 《教育观察(上半月)》 | 论文 | 三等奖 |
30 | 桂北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研究 | 王越 | 广西教育 | 论文 | 三等奖 |
31 | 合作原则理论新界说 | 李怀奎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2 | 侗台语领属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 | 何彦诚 | 跨语言句法语义研究(转载) | 论文 | 三等奖 |
33 | 智慧教育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 马玲芳 | 学园 | 论文 | 三等奖 |
34 | 论电影《丛林大反攻》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 潘赛仙 | 短篇小说 | 论文 | 三等奖 |
35 | 二语习得从输入到输出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 李晨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6 | 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翻转课堂导学案和自评表的分析 | 陈文强 |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37 | 《红风筝上天》中自我建构的拉康式解读 | 刘玉梅 | 绵延师范学院学报 | 论文 | 三等奖 |
38 | 分析英美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陈成 | 品牌研究 | 论文 | 三等奖 |
39 | 印中友好长存,华文教育兴盛 | 廖桂蓉 | 印尼《千岛日报》 | 论文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