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5月22日至23日,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施旭教授应邀至外国语学院讲学,为外院师生开展题为“文化话语视界下的贸易摩擦”和“文化话语视野下的城市品牌与城市发展”的学术讲座。两场讲座分别由何彦诚教授和刘姬副教授主持,我院教师、23级学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
5月22日,讲座伊始,施旭教授介绍了文化话语的研究背景。他指出人类的交际活动具有文化多样性,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倾向于追求共同繁荣、共同合作,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施旭教授介绍了文化话语研究的方法,即要充分收集背景材料和焦点材料,再对材料进行解读,从时间和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作出阐述和解释。何彦诚教授对施旭教授的讲座进行了凝练而精彩的总结,指出施旭教授通过文化话语的维度来解读社会现象的见解独到,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对话语研究问题的全新启发,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
5月23日,施旭教授的讲座以人类交际的文化差异为切入口,揭示了在文化话语视野指导下进行文化及话语传播的重要性。施旭教授详细讲解了文化话语研究的文化内向分析、文化影响分析、文化差异分析、文化共性分析、文化互动分析、文化价值分析和综合阐释这六步研究方法,并以杭州形象的传播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在文化话语视野的指导下进行城市形象发展与传播研究。互动交流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就城市发展与竞争、城市的传统文化保留与现代化的二元关系以及文化话语传播的宣传主体等问题进行提问,施旭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施旭教授一直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使全人类和谐交往的新型话语体系,展现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此次讲座极大地激发了我院师生对话语分析的浓厚兴趣,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
施旭,国家级人才,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任荷兰、新加坡和英国大学访问学者、讲师、副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内外发表论文百篇,出版国际专著、编著六部:代表作:《文化话语研究》、Chinese Discourse Studies。创立“文化话语研究”、“当代中国话语研究范式:实证研究涉及人权、外贸、城建、安全、科学等领域。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Discourses (ESCT) 创刊主编。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 文:王文思缘 朱方昕 图:廖美琪 刘丹阳 沈昂学 审核:刘明录、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