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探索大学英语深度改革,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大学英语一系于2023年5月25日在雁山校区文一区207教室开展了公开课教研活动。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朱神海博士、蒋业梅教授、校教学视导员潘赛仙副教授、大学外语一系及二系部分教师以及外国语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公开课观摩活动。
此次公开课授课对象为2022级教育学部普通A班的学生,授课内容为第四单元Text A: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教学第一环节为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介绍文章的文化背景,回顾线上课内容,总结学生线上讨论情况,得出杜甫是最伟大的诗人是因其作为诗人非凡的成就。第二环节为输入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面对面的合作讨论,在地图上标注出杜甫一生的足迹,找出杜甫每一个时期的经历及心路历程,以及写下的诗歌,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总结出杜甫被称为最伟大的诗人的3个原因,即他对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国家的忠诚以及儒家思想的传承。第三环节为产出环节:教师结合CGTN对汉学家的采访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产出,使用因果关系描述“为什么杜甫是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对世界有什么影响?”。整节课以杜甫的生平起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杜甫诗歌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的人文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公开课结束后,教师们针对此次公开课进行了研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观摩老师们一致认为,陈冰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件制作精美,课堂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思路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十分融洽。同时,课程思政在每个教学环节多维融合、贯彻始终、盐溶于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最后,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朱神海博士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对陈冰老师的公开课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及高度的评价,朱神海博士用五个单词对陈冰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概括,即“cooperative, cognitive, constructive, communicative, connective”。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思路缜密融合,输入与输出环环相扣,教学内容首尾呼应,学生参与性强,真正发生了学习。
此次公开课活动为老师们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助力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磨炼和提升,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深入推进课堂改革。
(文:吴银芳 图:吴红梅 审阅:朱神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