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举办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与研究的学术沙龙活动

2018-05-04 533
分类:学院新闻
 

     2018年4月27日 下午14:30-17:30在育才外语学院202会议室举办了由副院长周晓玲教授主讲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与研究的学术沙龙活动。外国语学院院长谢世坚教授、大学外语部教师代表、漓江学校教师代表、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代表及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此次沙龙活动,合计52人。
    在本次研讨会上,周院作为主讲人首先从宏观政策层面讲述了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与研究的必要性。其讲演谈及《2014教育部工作要点》文件中所强调的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一话题,并指出了文件中“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 ‘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 ‘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表述给教师队伍带来的启示。在谈到信息化教学的政策支撑这一点上,周院引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要文件中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措辞,论证了教育教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此外在人才培养目标这一问题上,其进一步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专家解读、以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国家级重要文件进行深入论证和阐述,让在场各位教师和研究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学创新与改革的迫切性。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一文中反复提到面对90 后大学生这批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周院对该文关键词反复强调,并号召各位老师行动起来,为争做一流大学而奉献一流的智慧和“一流”的辛劳。   
     语言的学习不是单纯的语法学习,更不是一味地灌输式学习,它的含义随各历史阶段教学理论的变化而呈现时代特征。周院首先将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与孔子的布道式教学进行对比,阐述了两种教学观念的差异性,并指出在对学生的影响上来说,前者激发了学生思考而后者则固化了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其继续提到“功用语言”概念,认为一种语言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代表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因此,也是一个人具体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显示。如果对所学语言背后的文化沁淫不深,就无法形成批判精神与创新能力兼备的思想。语言教学与育人不能分割,正如刘润清所提到的那样:“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学说话,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因此,语言能力的提高是文化素质的提高。” 育人的核心就是要给学生能够走到底的东西,而文化素养也正是显露于言行举止,且相伴一生的东西。当然,在提到以上内容的同时,周院也提到了当前教学的挑战以及现状,其中就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教学内容呈现的单模态化、学生学习途径的局限以及学习任务布置的应试化等问题以及现有线下教学模式下“教学-学习-评测-管理”四个维度上所突显出来的极大不足。
      基于以上所述之教育政策、语言学习实质、以及当前教学现状,周院提出“智慧教学”这一概念,并做出了深入解读。
     首先,其指出大学英语的改革目标应当为:1.以现阶段出现的英语学习问题为导向、建立适合广西师范大学校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模式,注重过程评估;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人发展的英语应用能力、思辨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3. 最终是要提高学生情感教育(课堂思政)。”
     随后,其继续深入介绍了“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的建设思路”--顶层设计是根本;教学理念是核心;应用平台是支撑;制度保障是基础;智慧教学是必然。 顶层设计应当从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充分考虑未来新教学模式、评估模式需求、技术发展以及教师专业趋势,规划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建设的路线图,且站在全局高度,规划建设特色和建设步骤。教学应在继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基础上,将教学需求与人工智能新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新时代的教学价值。应用平台是新的智慧教学体系的一个支撑,当前本院大学外语部所使用的新平台--“大学英语智慧教学云平台”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该平台从“教”、“学”、“管”、“评”、“测”五个维度实现了信息整合、多线合一、多维覆盖,且具备高兼容性。周院也指出该平台可以打破现有学校各厂商教学系统间产生的信息孤岛,实现多方系统数据采集,完成多元化教师、学生诊断,最终实现为教学、科研、领导决策做辅助。此外,其提到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体教师接受问题、校本特色教学课程资源建设问题,以及与本校其他部门协作问题,制度保障是基础,并规划出四个模块:“组织保障,制度先行”;“痛点及需求分析,明确顶层设计”;“方案论证及迭代”;“方案实施建设”。在新的教学改革体系下,当先进教学理念、优秀教师团队、创新的教评模式、智慧的教学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全面的教学诊断皆具备,智慧教学则为必然。周院指出,该必然性并非凭空而来,是基于智慧平衡理论、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重要理论依据。从教学论的研究角度出发:智慧教学是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为实施条件, 建立在教师独特的课程认识基础上, 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体现“ 转识成智”, 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教学过程。从教育技术学研究角度出发:智慧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得教学环境更智能,教学的效率更高。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科技手段、先进的教学设备营造出高效、便捷的教学环境。简单而言,智慧教学是新时期技术与新的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最后,其还分别解读了智慧教学的两大内涵、重要价值、环境五维度、四大转变、本质和核心、该教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以及教师基于该平台如何提高教学科研等重要信息,从宏观至微观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的设计、执行、维护与改进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场的老师以及领导深受启发,并踊跃发言,以下为要点集锦:
     在听完周院的报告后,王越老师首先发言并指出智慧教学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补充了智慧教学的优点——灵活性、创新性、愉悦性、以及高效性。
    潘赛仙老师、宁见红老师与蒙岚老师随后对周院所提到的“教师转变为资料提供者”这一点发表感想,并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指出教师的这一角色应当认真扮演,避免因忌繁琐而为学生提供低质量的学习资料,且要注意材料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来自专业外语教学岗位的一位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指出“智慧”与“个性化”可以进一步深化,并为自适应、个性化定制的发展前景持乐观的态度。
    来自漓江学院的何主任对周院的报告表示了高度赞赏,并当场指出要多加学习并希望加强特别是在如何打造智慧教师这一块的合作。
    旅游学院史鸿雁老师以及来自电子科大的一位老师高度赞同何主任的观点,并表示应当拓宽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渠道,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智慧教师及智慧领导。
    董思思老师针对现有的智慧教学中“in-class”部分的缺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现代英语教学应基于现有技术设计满足教师更灵活的课堂教学以及测评活动,为其能及时掌握学生学情并做出教学调整提供支撑。
     刘燕梅老师从科研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的科研现状做出了分析及解读,并为在座各位教师以及研究生提供了部分研究角度作为参考。
     谢世坚院长在报告的最后亦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并做了总结陈词。谢院长首先对“智慧”一词的翻译及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课题申报的角度对其做出解读。随后,其讲道:一流大学与一流本科需要一流的教学理念及一流的教学团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最后,其从情感教育、文化教育、全人教育三个维度进一步探讨了“智慧教育”理论框架的构建问题,将本次报告的主旨升华到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高度,并为本次报告做了“智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