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由中西部翻译协会共同体、广西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西部译协共同体首届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广西翻译协会、四川省翻译协会、陕西省翻译协会、河南省翻译协会、河北省翻译协会、贵州省翻译协会、甘肃省翻译协会、宁夏翻译协会、武汉翻译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54个单位26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围绕翻译研究与教学等主题展开研讨。
我校副校长李家永在开幕式上致辞,热烈欢迎与会代表,并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科发展概况。中西部翻译协会共同体主席吴晓云介绍中西部译协共同体的宗旨及有关概况,广西译协会长覃修桂教授代表广西翻译协会、谢世坚院长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致欢迎辞。
在18日上午的主旨发言中,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翻译系教授暨博士生导师孙艺风做了Empowering Translation的发言。孙教授认为,翻译是一种变革的力量,借助翻译,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民族要充分利用翻译来丰富更新文化。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曹明伦做了题为《跨文化传播的翻译途径—兼谈区域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发言。曹教授指出了目前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啼笑皆非的低劣死译,二是不可理解的中式英语;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要“借帆出海”,即借用英语本族语中地道的表达,以提高传播效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查明建做了题为《论翻译文学与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的发言。查教授认为,翻译文学是中外文学关系发生的主要中介,也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学翻译的选择取向、选择范围的大小,决定了中国的“世界文学”视野。而文学翻译,从翻译选择、翻译策略,到译本的流通、阅读、评价,都会受到译入语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外国文学经过了翻译,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外国文学作品,而是经过了中国当代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操纵的文本,而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系统之中。在19日的主旨发言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前院长谢天振教授做了《回到严复:再释“信达雅” ——对中国翻译思想史的一个反思》。谢教授指出,百余年来,国内翻译界、学术界大部分人对严复“信达雅”理解、阐释都是错的,或者确切地说,是不符合严复本意的;更有甚者,在误读、误解、误释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营造并发展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翻译理念,误导国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回到严复,我们可以发现,严复“信达雅”说的目标不在于标举“信”,而是“达”,这也是严复“信达雅”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这触及到了翻译的本质;再释“信达雅”,让我们对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反思,有一个新的认识;再释“信达雅”,也为建设当今文化外译理论提供理论资源——“达”;再释“信达雅”并不意味着要推翻“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而要厘清目前流行于学界译界的“信达雅”理念与严复本意的差异,以确立对中国翻译思想史的新认识。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现任院长柴明颎教授做了题为《翻译专业教学—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报告,介绍了目前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描述专业翻译教学的建构,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构想。
此外,武汉大学马萧教授和胡谷明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谢世坚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张旭教授、广西大学祝远德教授、广西计算中心刘连芳研究员等在18日和19日上午的大会上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18日下午,与会教师和研究生围绕对外话语体系与翻译传播、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史、典籍翻译、翻译教学、语言服务与翻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分组进行研讨。
本届中西部翻译研讨会是近年来广西区内举办的规模较大的译学大会,达到了搭建平台、研讨译学前沿问题、交流学术信息等目的。外国语学院为大会成功举办进行的精心筹划和周到服务得到与会嘉宾和代表的一致赞赏。

开幕式盛况

李家永副校长致辞

吴晓云主席致辞

覃修桂会长致欢迎辞

谢世坚院长致欢迎辞

谢天振教授作主旨发言

曹明伦教授作主旨发言

孙艺风教授作主旨发言

查明建教授作主旨发言

柴明颎教授作主旨发言

马萧教授作学术报告

张旭教授作学术报告

祝远德教授作学术报告

胡谷明教授作学术报告

刘连芳研究员作报告

研究生学术论坛

大会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