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主要论文 | |||||
序号 | 完成人员 | 成果名称 | 刊物名称 | 期刊级别 | 发表年份、卷期 |
1 | 蔡云、刘玉红 | 印第安人的“失语”和“发声”——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海明威短篇小说 | 小说评论 | CSSCI | 2010年第4期 |
2 | 张静、王家钺 | 从读者和文本因素谈EFL阅读中的图式干扰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CSSCI | 2010年第4期 |
3 | 周晓玲 | 模块化、个性化、动态化和协作化: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CSSCI | 2010年第5期 |
4 | 黄世香 | 《布里尔小姐》的叙事策略及其文体价值 | 广西社会科学 | CSSCI | 2010年第8期 |
5 | 彭劲松、李海军* | 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时的误读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0年第8期 |
6 | 陈洁 | 汉语结构对称性四字格成语的概念整合机制研究 | 广西社会科学 | CSSCI | 2010年第10期 |
7 | 蒙岚 | 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论--以形成性评估为视角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0年第11期 |
8 | 何彦诚 | 《连动结构——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介绍 | 当代语言学 | CSSCI | 2011年第1期 |
9 | 何彦诚 | 封面学者李锦芳教授:礼失求诸野 问学自民间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CSSCI | 2011年第2期 |
10 | 何彦诚、李锦芳* | 广征语言事实 阐发奥义于微末——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九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 CSSCI | 2011年第2期 |
11 | 张少林、曾鹏、刘岳军* | 数吸引对英语主谓一致影响的实验研究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CSSCI | 2011年第3期 |
12 | 何彦诚 | 红丰仡佬语连动结构的词汇化 | 民族语文 | CSSCI | 2011年第4期 |
13 | 陈吉棠 | 关于外语学科研究生原著研读问题——从对硕士研究的一项调查说起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CSSCI | 2011年第5期 |
14 | 周晓玲、蒙岚 | 高校语言教学系统研究——以人—机—环境系统为视角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1年第6期 |
15 | 蒙岚、周晓玲 |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研究 | 学术界 | CSSCI | 2011年第7期 |
16 | 陈耀恒 | 交际法的语言社会化价值 | 东北师大学报 | CSSCI | 2012年第2期 |
17 | 何彦诚 | 国外濒危语言问题研究新进展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CSSCI | 2012年第4期 |
18 | 蒙岚 | 基于学生需求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 广西社会科学 | CSSCI | 2012年第6期 |
19 | 李冬梅 | 从杜威教育思想实践看中美基础教育之差异--以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为例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2年第10期 |
20 | 李怀奎、李跃平* | 意向性理论观照下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CSSCI | 2013年第5期 |
21 | 范亚刚、吴代红 | 美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潮流 | 南方文坛 | CSSCI | 2014年第1期 |
22 | 刘玉红 | 文学中图形/背景的动态关系与偏离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4年第1期 |
23 | 何彦诚 | 红丰仫佬语的人称代词系统 | 民族语文 | CSSCI | 2014年第1期 |
24 | 覃修桂*、黄兴运 | 概念隐喻中始源域“多元性”的体验哲学观——以汉语诗词中“愁”的概念隐喻为例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CSSCI | 2014年第4期 |
25 | 李海军*、彭劲松 | 《四书五经》在英语世界的首次译介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4年第7期 |
26 | 蒙岚 |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教学改进--以加拿大与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例 | 江西社会科学 | CSSCI | 2014年第12期 |
27 | 谢世坚、唐小宁* |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中颜色词的修辞研究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CSSCI | 2015年第3期 |
28 | 范祎*、吴代红 | 恬静、典雅---谢默斯.希尼的《子弹的歌谣》读后 | 南方文坛 | CSSCI | 2015年第6期 |
29 | 蒙岚 |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研究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CSSCI | 2015年第9期 |
30 | 蒙岚 | 生成语法框架下的比较结构研究 | 学术论坛 | CSSCI | 2015年第11期 |
31 | 何彦诚 | 侗台语领属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 | 民族语文 | CSSCI | 2016年第1期 |
32 | 蒙岚 | 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素养提升模式研究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CSSCI | 2016年第2期 |
33 | 刘明录 | 岛国意识的回归与帝国怀旧情结——品特戏剧中的封闭式空间解读 | 当代外国文学 | CSSCI | 2016年第3期 |
34 | 高静 | 论原形解构对江陵端午祭认识转变的影响 | 文化遗产 | CSSCI | 2016年第3期 |
35 | 彭劲松,李海军* | 壮族典籍外宣翻译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6年第5期 |
36 | 陈吉棠 | 也谈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问题—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维度说起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CSSCI | 2016年第8期 |
37 | 李明华 | 福建闽南“鬼节”与冲绳“盂兰盆节”的比较研究 | 广西民族研究 | CSSCI | 2017年第2期 |
38 | 黄兴运,谢世坚 | 《哈姆雷特》隐喻辞格的认知识解及其汉译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CSSCI | 2017年第2期 |
39 | 龙晓梅 | 以文为医:《黑暗之心》的疗伤叙事与康拉德的精神救赎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CSSCI | 2017年第2期 |
40 | *覃修桂,高旗 | 意象图式及概念隐喻的哲学认识论意义---以汉语温度概念域为例 | 中国外语 | CSSCI | 2017年第2期 |
41 | 谢世坚,张晓琳 | 体验认知视角下莎剧神话意象研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CSSCI | 2017年第5期 |
42 | 蒙岚 |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7年第5期 |
43 | 高静 | 文化遗产的公共民俗化 | 民族艺术 | CSSCI | 2018年第2期 |
44 | 刘慧 | 从后殖民文本《海底》解析李彦的反抗策略 | 扬子江评论 | CSSCI | 2018年第2期 |
45 | 蒙岚 | 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社会科学家 | CSSCI | 2018年第2期 |
46 | 韩景泉*,蒙岚 | 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 | 外语学刊 | CSSCI | 2018年第2期 |
47 | 刘明录 | 身体与视觉的交融互动--论品特戏剧中的肢体动作与英国国家形象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CSSCI | 2018年第2期访学者专刊 |
48 | 王宗宣,葛晨虹* | 韩国伦理委员会建制与功能及对我国的启示 | 伦理学研究 | CSSCI | 2018年第4期 |
49 | 曹永任 | 遁轩公李弘有的诗世界 | 忠北学 | KCI | 2018年第2期 |
50 | 曹永任 | 崔兴霖的生活和交流 | 韩中人文学研究 | KCI | 2018年第2期 |
51 | 李永男,马俊*李龙振* | 在韩中国留学生相关研究现状考察——收入在RISS(韩国学术情报网)上的韩国国内研究论文为例 | 中国学论丛 | KCI | 2018年第4期 |
52 | 曹永任 | 畿湖儒贤的汉诗表现形式的审美意识 | 顺天乡人文科学轮丛 | KCI | 2018年第4期 |
53 | 金宰旭 | “新韩国人”的反日活动与中国作家的对韩叙事 | 中国文学 | KCI | 2018年第4期 |
54 | 曹永任 | 泉谷宋象賢的汉诗硏究 | 大同漢文學 | KCI | 2018年第5期 |
55 | 曹永任 | <对泉谷宋象賢哀祭文硏究 | 東方漢文學 | KCI | 2018年第6期 |
56 | 金宰旭 | 试论韩中日中国现代韩人题材诗歌研究 | 中国语文学志 | KCI | 2018年第6期 |
57 | 邝增乾 | 《无名之辈》:一部平民的浮世绘 | 电影文学 | 北大核心 | 2019年第20期 |
58 | 朱神海 | 语言教学中的情感转向——《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评介 | 外语教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19年第3期 |
59 | 朱神海 | 让英语学习活动动起来 | 中国教育学刊 | CSSCI | 2019年第2期 |
60 | 刘明录 | 战后英国的种族政治焦虑——品特戏剧《房间》中的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学分析 | 国外文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19年第2期 |
61 | 丁礼明 | 《卡列布·威廉斯》中情感结构与习俗文化的政治书写 | 外国文学研究 | 北大核心、CSSCI | 2020年第3期 |
62 | 丁礼明 | 乔伊斯《为芬尼根守灵》与苏格兰文学“二重性”的渊源 | 国外文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20年第2期 |
63 | 李明华 | 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丧葬文化比较研究---以洗骨二次葬为例 | 广西民族研究 | 北大核心、CSSCI | 2020年第1期 |
64 | 谢世坚 | 新时期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 外国语文 | 北大核心 | 2021年第6期 |
65 | 刘明录 | 戏剧表演与公众舞台——埃德加戏剧《五朔节》中的革命叙事及其红色反思研究 | 当代外国文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21年第3期 |
66 | 刘明录 | 暴力、身体、记忆——品特戏剧中的刑罚书写与公平正义政治观 | 外国文学研究 | 北大核心、CSSCI | 2021年第3期 |
67 | 丁礼明 | 论笛福小说《摩尔·弗兰德斯》的道德经济观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CSSCI | 2021年第4期 |
68 | 蒙岚 |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术语英译的对外传播研究 | 上海翻译 | 北大核心、CSSCI | 2021年第3期 |
69 | 刘明录 | “神圣的”暴力与女性政治——卡里尔·邱吉尔戏剧《老猫》中的猎巫书写研究 | 国外文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21年第1期 |
70 | 龙瑞翠 | 《骑马乡行记》中的旅行书写与英格兰性 | 外国文学研究 | 北大核心、CSSCI | 2022年第6期 |
71 | 李晨 | 混合式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 2022年第4期 |
72 | 丁礼明 | 卡莱尔与劳伦斯文化历史观比照研究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 2022年第4期 |
73 | 朱神海 | High school 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and job satisfaction: A latent profile analytical approach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SSCI | 2022年第13期 |
74 | 刘玉红 | 鲍比.安.梅森《在乡下》的阈限焦虑书写 | 当代外国文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22年第3期 |
75 | 黄兴运 | 体认语言学观照下隐喻映射的“多源性”研究——基于“愁”的概念隐喻分析 | 外国语文 | 北大核心、CSSCI | 2022年第3期 |
76 | 刘明录 | 红色戏剧的传统内涵和当代价值研究 | 四川戏剧 | 北大核心 | 2022年第2期 |
77 | 蓝红军、冯丽霞 | 翻译理论建构的多元融合——生态翻译学20年(2001—2021)之启思 | 中国外语 | 北大核心、CSSCI | 2022年第1期 |
78 | 蔡秋艳 | 中韩政治新闻文本的隐喻翻译研究 | 翻译学研究 | KCI | 2023年第23卷 |
79 | 刘明录 | 牺牲、反思与集体救赎——爱德华·邦德《狄亚》中的多重“替罪羊”形象探析 | 四川戏剧 | 北大核心 | 2023年第5期 |
80 | 冯丽霞 | 论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现代性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 2023年第1期 |
81 | 朱神海 |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现状研究 | 外语教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23年第1期 |
82 | 丁礼明 | 创痛与疗救:传记批评视野下贝克特小说的疾病书写 | 当代外国文学 | 北大核心、CSSCI | 2023年第1期 |
83 | 谢世坚 |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系统性建设的思考 | 社会科学家 |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 2023年第12期 |
84 | 陈文强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 | 《光明日报》 | 核心报刊 | 2024年7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