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下午,听说读写教研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雁山文二区306教室开展了公开课教研活动, 课程由蔡昭平老师主讲,外国语学院院长谢世坚教授、校级教学督导员陈吉棠教授、刘姬副教授等参加此次活动并做精彩点评和指导,我院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部分教师也积极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此次公开课是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第五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内容节选于《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视听说3》,课堂围绕环境污染与水污染处理主题,课堂授课材料选取及活动设计沿着“问题-解决”的主线,秉承课程思政“国家-本土-本人-国际”的关联理念,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际,系统引导学生通过英文视听新闻素材学习中国水污染治理的宏观政策以及地方开展“河长制”治理水污染的成功经验。在听后训练环节, 学生结合自身对桂林本地水污染治理的调研,进行成果汇报,并提出个人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建议。在作业环节,安排学生对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进行研讨,并针对这一世界问题提出中国答案。蔡昭平老师为此次公开课做了充分准备,教学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政元素融入自然。
公开课研讨环节,陈吉棠教授对该课程的设计予以积极评价,指出英语听力课程以主题为主导,以能力产出为导向,融合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刘姬老师从教学大赛评委的视角,提出内容与听力微技能的融合,以听促学。大学外语团队的董思思老师针对“学习通”智慧教学手段在英语听说课堂中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谢世坚院长则对课程思政元素的选取和融入手法进行了深入点评,指出课堂教学要关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要注意技能训练,知识延伸以及思政育人等有机融合。
公开课结束,老师们一致认为,本次课秉承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 实现了听说读写等多维度的输入和产出训练,课堂研讨氛围浓厚;教学素材选取课内外相结合,主题突出,具有很好的系统关联性,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国家、地方、个人等多层面思政关联,对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研究创新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是一门值得推荐的优质课程。
(文/图:高金林 审阅:刘明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