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分享沙龙

2023-04-17 10
分类:学院新闻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深入总结前期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4月14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主办、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的主题为“赋权增能 立德树人 智慧教育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分享”沙龙在育才校区第二文科综合楼北楼308室成功举行。外国语学院教师李晨、陈冰、陈成做主题发言,来自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一系、大学英语二系、视听说教研室、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研讨。

      会上,李晨老师以《新目标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为例,分享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强调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思政点的挖掘,更要让思政元素进头脑,贯穿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针对思政元素的思考;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思考转为主动思考,实现思政点的升华。陈冰老师以其参加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决赛作品为例,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元素的融合两方面介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并结合比赛作品示范了如何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概括单元主题,提炼永恒主题。陈冰老师强调课程思政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要多维融合、贯彻始终;盐溶于水、环环相扣。陈成老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4》为例分享课程思政实践经验。陈成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情感激发→思政引入→思政情感认同→外化于行”的思政育人主线,借助SWOT分析法进行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基于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改编”、“整合”和“补充”,线上线下相融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精彩的案例分享带动了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周晓玲教授用“新”、“心”二字概括三位教师的主题发言:“新”在于方法新、理念新、课件精美清新;“心”字体现为教师在教学上的用心和匠心。同时,周晓玲教授还指出思政点一定要与课文内容一致,并恰到好处地融合,避免为思政而思政。

      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朱神海博士在对本次沙龙总结时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其次,在设立思政目标时,要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确保目标可实现、可测评;最后,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大学英语智慧教学云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主线要清晰,目标要明确;鉴于思政教学的叙事性质,教师要学会“讲故事”;重视学生的思政产出。希望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将课程思政常态化,成果提炼特色化。

      此次沙龙激发了大学外语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度思考,有利于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持续建设,起到了推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同向同行的效果。

        (文:董思思  图:吴银芳  审阅:朱神海  编辑: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