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2021-12-07 16
分类:学院新闻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深入总结前期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建设,12月3日下午,在育才校区第二文科楼综合楼北楼308室召开了“混合式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外国语学院教师王越、马玲芳、董思思在会议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外国语学院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

     会上,副院长蒙岚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系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强调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我校大学外语系现已获得13门课程思政项目立项,这些立项项目应做好示范引领工作,并逐步拓展到其他课程,促进各级各类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再提升,让课堂更有温度,师生共同受益。外国语学院教师王越、马玲芳、董思思结合自己的课程思政经验,先后进行了主题发言。

      王越老师介绍了在智慧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地应用融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向与会教师们介绍了自己是如何通过思政数字课程、情感微课、课文词句赏析、策略习题、学生作品展示、开放性问题等多种途径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强调课程思政不能为思政而思政,而应该做到“裸妆感”,融盐于水,润物无声。

     马玲芳老师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三个时代特征以及人文线,管理线,教育线的文明三条线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六原则:分享而不定论、引导而不判断、启发而不灌输、鼓励而不否定、文明而不愚昧、陪伴而不控制,让与会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要求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马老师结合两个单元的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当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董思思老师的分享强调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不应是仅仅使用英语讨论思政话题,而应该结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教与学进行思政。要有效结合知识技能目标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师应先结合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设定清晰的知识、技能、思政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实施混合式教学。随后,董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介绍自己是如何分析教材,并对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改编”、“整合”和“补充”,提升教学效果、落实思政教育目标。   

      周晓玲教授对三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周老师肯定三位主讲老师的人格魅力,评价他们关注学生需求,从备课到上课全过程地贯彻课程思政的要求。周老师认为,要把课程思政做到实处,要求教师要有灵魂美、人格美,把蕴含在教材中的优秀文化、生活中的美好品格自然地融入课堂。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学生思考后,灵魂有了触动,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故事,表达他们的思想,这才实现了语言的学习,又达到了思政进课堂的效果。

      会议最后,与会教师们分享了自己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认真交流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建议。此次研讨会激发了大学外语教师们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度思考,有利于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持续建设,起到了推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同向同行的效果。

                  (文:刘雨薇  图:吴银芳   审核: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