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下午2点半,我院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团队于育才校区会议室召开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如何在云平中体现的问题展开,研讨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路径。主管大学英语教学的周晓玲教授主持会议,鼓励与会人员有序发言,献言献策。
与会的老师们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完善课程评估体系做出了贡献。老师们认为:
1. 当前的评估模式中作业类别一项的表述不够明确,可能造成作业量增大,既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也增加教师工作量。此外,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教师队伍中还存在部分成员对平台不够熟悉,教师队伍的培训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于不使用平台的教师而言,教学过程中所布置的作业情况应在期末明示。2018届新生新增线上资源需给出具体的成绩换算方式,以避免后期遗漏。
2. 评估模式中的作业类别与FIF口语训练系统在B班口语评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部分作业类别应精简,给教师更大自主布置的空间。此外,在期末口语考试环节,为避免统一使用朗读作为评测方式,应由教师决定最终考察方式。
3. 平台运营过程中教师使用流量受限,云平台的推广应用与评估模式的应用应该基于良好的网络环境,让老师与学生免除由此带来的网路资费的困扰。
4. 教师队伍平台使用的培训以及现有平台第二课堂资源中所存在的不足表达了意见和建议。教师队伍的培训应当更多地把重心放到提高教师使用积极性上来,让教师发现平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5. 关于云平台第二课堂资源,部分资源虽有点击页面却无浏览权限,应该拿出解决方案。2018级新生所用资源与原有资源的兼容性问题需要得到尽早解决,并在平台上使用校内校外两个第二课堂,以避免数据不一致带来的成绩误差。
周晓玲教授最后总结陈词并强调:当前应提高教师对平台的认知,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平台的推出并不否定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云平台应该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不应该统领教学,评估模式便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利工具。老师们应该着力寻找线上和线下教与学的最佳教学模式。
本次研讨会为各级教学组成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评估模式,总结了以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本学期云平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易振 图/潘赛仙 审阅/周晓玲)